• 主页 > 知识问答
  • 林书豪与北京篮球前辈何诗荪隔空对话,揭秘1956年北京男篮首次夺冠历史

    北京首钢男篮队员林书豪与90岁的北京篮球老前辈何石孙在《北京青少年篮球》中进行了一场“远距离对话”。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旋/制图

    《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类的书_2021篮球规则书

    北京篮球传奇人物程世春(右)在《北京青少年篮球》中与被誉为“篮球活字典”的著名记者孙宝胜对话。

    2021篮球规则书_《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类的书

    诞生于1956年的北京男篮,当年夺得全国篮球联赛冠军。图为北京队阵容,前排左起:张光烈、程世春(教练)、何石孙、王毅成、卢连汉、贾钦胜;后排左起:段启彦、庞世厚、周明浩、鞠分耕、张福奎。李龙/供图

    “北京男篮什么时候夺得第一个冠军?是什么样的感觉?”加盟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还不到一年的林书豪近日问道。回答他问题的人,正是刻在这个历史节点上的人。作为1956年首届全国甲A联赛夺冠的成员,著名的北京男篮球员程世春和何石孙都已是90多岁了,但他们与篮球无关。就像昨天一样,“即使有一天我忘记了一切,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程世春说道。

    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来自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首钢体育联合制作的6集体育访谈节目《北京篮球走向青春》。一间演播室里,见证者云集,展现了北京篮球60多年来的艰辛。 《华晨》探讨了球队和球迷如何在“职业化”的漫长道路上共同成长。

    历史基因随时间沉淀

    说到北京首钢男篮,除了2011年至2015年四年间闪耀的三冠之外,更多球迷可以将其追溯到1995年职业化以来的首批八支老牌球队之一,但其前身北京男篮,历史的线索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不久,一切都需要改进。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方向。在此背景下,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一些省市和军队单位相继组建了职业队。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也积极准备队伍建设。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贺龙的关怀下,国家队为北京队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境。篮球方面,男篮部分队员和女篮全部队员调往北京。

    1956年,北京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职业篮球队。 1956年7月10日,张光烈、王毅成、何石孙、周明浩四位国手到北京报到,也被视为北京男篮成立的日子。球员们纷纷加盟,但在球队完全组建之前,挑战就先来了——首届全国甲A联赛于当年11月在重庆举行。当时女篮已经就位,但男篮还缺大将。只有10人的团队几乎错过了参赛机会。

    《篮球规则》_2021篮球规则书_篮球规则类的书

    无奈之下,北京男篮创始人之一的程世春先以球员和教练的身份签约,然后又匆匆抵达重庆。经过长途跋涉,没有一起训练,这支临时球队最终生存下来并进入决赛,以微弱优势击败八一队,最终以8胜1负的战绩赢得了第一个联赛冠军。北京女篮也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

    老一辈国手的鼎力相助,为北京篮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57年北京篮球尝试“以身育人”以来,这样的背景支撑了一代代北京篮球运动员。

    1959年初,国家体委决定重建中国男女篮球队,一大批国手选择重返国家队。在此情况下,北京男篮仍然在1959年9月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以9胜2负的成绩获得亚军。当时的教练是程世春。在他的记忆中,那群球员“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既有篮球意识,又有集体意识,在比赛中能够很快统一思想并执行”。

    “当时的球员大部分都是大学生,至少是高中毕业生。”何石孙坦言,在那个注重温饱的时代,运动员大多是从学校选拔的。尽管没有大学背景,但当时的球员打篮球都非常勤奋,“相当好学”。程世春透露,在他80岁生日那天,他带队的队员告诉他,当年教练回家后,很多队员都会从窗户进屋偷偷看教案,偷偷学习,以便未来成为教练。 “篮球是一项不仅靠身体,更靠智慧和学习的项目。”

    实践的结果,“防守好”已经成为北京队的历史标签,并一直传承至今。

    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背景下举行。北京男篮最终在本届全运会上夺得了冠军,弥补了六年前的遗憾。作为当时的主力球员,李树钊回忆道:“良好的防守绝对是获胜的法宝之一。当时‘北京队防守好’闻名全国。防守所依赖的篮板球和领先反击帮助北京队夺得队史第一个全国冠军。”冠军。”

    受“十年浩劫”影响,第三届全运会直到1975年9月才举行。北京男篮虽然最终屈居第二,但球队“防守”王牌仍在手,帮助球队夺得全国冠军1979年,篮球联赛重新获得冠军。三运会期间北京男篮的大前锋、北京篮协长期副主席尹光焕说:“那时候我们的训练非常注重防守,当时有人问我其他球队的防守怎么样,感觉就是训练结束后,当我们遇到其他球队的(防守)时,就好像他们不防我们一样。”

    而在一代代篮球人的言传身教下,“防守”依然时常回荡在当今CBA赛场的五棵松体育场各处。 “三年打基础,五年出成果。”程世春强调,正是对基本功的重视,才创造了北京篮球历史上的一段长久的历史。在没有训练条件、缺乏技术辅助的时代,基本功“只能靠反复练习”。

    尽管到了80年代条件逐渐好转,但很少有人知道,在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决赛中,北京男篮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拥有穆铁柱的解放军,夺得了冠军。场地条件非常艰苦,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很难找到经常把球吹走的排气扇。”这种从困难模式中培养出来的顽强精神,也帮助进入职业联赛的北京首钢在多年后走出了低迷。

    在“专业化”的漫漫长路上共同成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市场化浪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企业出资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成为竞技体育发展新的改革风口。 1988年,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体委、北京首钢集团决定将北京篮球队(男女一、二梯队共4支球队)划归北京市篮球队。首钢管理层,双方签订了共建协议。自此,北京男女篮球队先后更名为北京首钢男女篮球队。

    2021篮球规则书_《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类的书

    北京篮球正式进入首钢时代。

    潮水继续流淌。 1995年,CBA联赛成立,北京首钢男篮成为八支老牌球队之一。 “联赛真正开始是1995年底,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赛多了,我可以去更多的地方踢球。”对于大多数经历过联赛初期的球员来说,比赛制到主客场制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了自己的主场,迎来了自己的球迷。媒体更加关注,赞助商也纷纷效仿。 “商业化”成为当时中国篮球人对“职业化”的第一印象。

    “把它当作一种商品。”终身记录北京篮球的著名篮球记者孙宝胜表示,从篮球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和享受水平,篮球规则和场地都在不断演变。随着NBA对“专业”的提述,就像一件华丽的外衣,吸引着中国篮球人的目光。但遗憾的是,真正的职业化是在历史沉淀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以相应的人群和文化为土壤。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提到的“职业化”更像是小菜一碟。同样的夹克,但缝线和细节还是比较粗糙。 “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还处于正规阶段,未来的创新发展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篮球市场。” ,篮球文化得以发展。”

    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山表示,不仅是篮球,国内很多体育项目在积极探索职业化道路时,也一直把“职业化”作为新的标志。不经意间,这割裂了历史,让现在的从业者忘记了历史基因,让年轻的粉丝迷失了过去的酸甜苦辣。 “国际百年俱乐部都有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而且是代代相传的。”金山注意到,以北京为例,近年来,无论是工人体育场还是五棵松体育场,逐渐出现了爷爷、孙子、父子都是球迷的现象。使用假冒衍生品的粉丝数量也在逐渐减少,但像林书豪这样能立即回答问题的粉丝仍然只有少数。 “我们需要补习历史课。”

    “感觉一切都是新话题。”一位北京篮球多个历史阶段的见证者和重要贡献者表示,联赛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无论是俱乐部、球员还是球迷,都把胜负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因此,骚乱、黑哨、球迷嘘声、中场离场等都是一段时间内的常见景象。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人,在市场经济中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生存之道。门票、宣传、包装、衍生品开发、团队文化建设,这些在实践中都是陌生的词汇。 “成绩是中心,是的,但从职业联赛和俱乐部的长远发展来看,输赢不应该决定一切。”即使你想获得一批真正热爱俱乐部的球迷, “仅靠输赢是无法实现的。”仅仅关注输赢并不具有吸引力,因为你不可能总是赢。

    孙宝胜记得,20世纪50年代北京篮球成立时,“劳动卫生制度”激发了社会的体育基因。 “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非常热爱运动。”尽管后来看比赛的场地从北京体育馆换到了工人体育场,体育场的座位数翻了好几倍,但仍然有人省吃俭用,愿意花两三毛钱购买。一张门票就能填满整个体育场。繁华之时,精神世界一刻不再空虚。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也纷纷效仿,各种体育‘运动’。但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选择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体育‘坐以待毙’” ,甚至逐渐转移注意力,这也给“职业化”的过程带来了挑战,在孙宝胜看来,职业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需要做事的人,也需要懂得为什么的人。 “我们正在转型为俱乐部,逐步探索职业化,过渡阶段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市场的残酷早已显而易见。联赛初期,巴特尔和单涛组成的“双塔”帮助北京首钢跻身联赛前三。 “当时每场重要比赛都爆满。”金山回忆道。但随着两人相继离开,首钢的成绩不可避免地下滑,内线无人。在这段低迷时期,“一半的看台常常是空的”。

    现阶段,张云松和焦健力挺北京首钢。此后,经历了低谷期的球队迎来了队史的又一个巅峰期。在马布里和莫里斯两位超级外援的支持下,翟晓川、朱彦西等年轻球员成长迅速。陈雷、吉喆、方硕、陈诗栋等球员已经日渐成熟。北京首钢男篮于2012年、2014年、2015年三度夺得CBA联赛冠军。

    “之后我们更加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北京首钢俱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是经历坎坷,就越觉得俱乐部与球迷的联系不能仅仅依靠成绩。 “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真正有价值的球员。”一支球迷喜欢、能够创造归属感甚至精神寄托的球队,让球迷到现场不仅可以发泄情绪,更可以将篮球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带动他们去实践、去参加体育运动,那可能就不是篮球了。让体育运动回归人们的现实生活,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该负责人表示,特别是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BA联赛还没有重启的消息,“这对于一个联赛、一个俱乐部的文化建设来说非常重要。这绝对是一个考验,看看它是否真的受到大家的喜爱。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尝试用更多渠道和方式接触观众的机会,”包括让大家静下心来,从历史中探索这支球队。未来的可能性。”

    本报北京4月13日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gy168.com/html/tiyuwenda/1009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